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消化內科醫(yī)學進展 > 胃癌的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與靶向治療進展
2013年9月25日-29日,第十六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13年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中,記者就胃癌的靶向治療與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相關問題采訪了北京腫瘤醫(yī)院沈琳教授。
對于胃癌靶向治療HER2過表達的患者,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已成為我們的首選治療。除了HER2這一靶點以外,針對其他靶點的治療進展如何?這是我們所有醫(yī)生都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HER2陽性的患者大約占所有胃癌患者的15%左右,也就是說,還有80%以上的病人,他們的靶點在哪,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然而,胃癌的異質性比較強,我們所找到的靶點究竟是不是它的驅動基因,這是一個問題;如果是,它在人群中的比例如何,如何進行相關的臨床研究,這也是大家關注的。眾所周知,胃癌有好幾個信號通路,不單純是胃癌,其他的實體瘤也是這樣,在這些信號通路當中,大家一般關注的除了HER2,還有VEGF-recepto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I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EGFR(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這樣的路徑。而這幾個靶點,我們可以看到,VEGF失敗了,EGFR也失敗了。那么除了HER2,除了已經(jīng)失敗的,我們還有什么呢?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比較關注的靶點,其中一個與HER2類似,即HER3,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還有c-met,與HER2不同,它的表達在胃癌人群當中的比例較高,為50%左右。我們同時發(fā)現(xiàn),c-met與HER2存在共表達的現(xiàn)象,即c-met陽性的病人,HER2可能也是陽性的,但這種共表達只占少數(shù),并非所有c-met陽性的病人HER2均為陽性,與c-met基因拷貝數(shù)的增加以及mutation(突變)的發(fā)生相比,這一比例是比較低的。目前,針對c-met的配體、受體、膜下酪氨酸激酶等位點,目前有一系列新的化合物、新的藥物,或者新的靶向藥物處于臨床研究中??笻GF(肝細胞生長因子)與抗c-met受體單抗都在做三期臨床對照研究,一旦開始,此類研究又是選擇人群,在未來的三四年以內,結果就可能揭曉,應該說是發(fā)展非常快的。另外,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也都在進行一二期對照研究,相信也會很快進入到臨床研究??偠灾琧-met這個靶點可能是未來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點,而且是最可能在近期獲得成功的靶點。
除了上述內容以外,今年CSCO對免疫治療也有所涉及。以前的免疫治療都是針對melanoma,即黑色素瘤,或者是一些與激素相關的腫瘤,什么時候輪到我們胃癌呢?事實上,在目前的前期臨床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針對免疫靶點的免疫調節(jié)治療同樣可以使胃癌患者獲益。我相信,在這些新的靶向治療之中,胃癌的發(fā)展也一定不會像以前一樣滯后于其他的實體瘤,我覺得這是大家比較期待的。
針對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拉帕替尼聯(lián)合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并沒有給晚期胃癌患者的OS(總生存率)帶來獲益,其作用似乎難于曲妥珠單抗相媲美,這樣的研究結果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首先,在體外環(huán)境下,若將拉帕替尼與曲妥珠單抗相比,大家都認為拉帕替尼好,因為它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非常強;但在體內環(huán)境下卻并非如此。人體內的環(huán)境與臨床前及動物實驗的狀況是不一樣的:首先,人的免疫系統(tǒng)和動物迥異;另外,腫瘤并非一隔一個的細胞,它有它的機制及生長環(huán)境,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另外,進行臨床研究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在與化療藥聯(lián)合時,能否實現(xiàn)1+1≥2的效應,也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拉帕替尼與一線化療,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二線和紫杉醇聯(lián)合,這三種藥物都是化療比較常用的標準治療。按照道理,跟它們聯(lián)合似乎是可以強強聯(lián)合,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所以我認為,關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值得我們在臨床治療前做充分的研究,再應用于臨床??吹絼e人都在做,我也要跟上,一是浪費了資源,浪費了時間,更重要的是不能使我們參加臨床研究的患者受益,反而受損,發(fā)人深思?;A研究到臨床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此前很多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經(jīng)驗和教訓應該讓我們去汲取,不是說我拿過來就能用,因為不是一類藥物:一個是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一個是單抗,怎么能一樣呢?過度的樂觀可能是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但是不是說,拉帕替尼對胃癌就一點兒效果都沒有呢?我也不這么認為。綜上所述,你要選擇你合適的目標人群:你的人群是HER2高表達嗎?它與哪些指標相關?抑或是跟它的突變或基因拷貝數(shù)有關?這也是需要重新論證和思考的,重新尋找它真正的標志物,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循環(huán)腫瘤細胞應用于胃癌診療中在國內只是剛剛開始,遠遠沒有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等發(fā)展得快,為什么?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里,胃癌是在腹腔里轉移的:淋巴轉移,腹腔播散轉移,最多是肝轉移,而腹腔以外的轉移則比較罕見。若要尋找循環(huán)腫瘤細胞,腫瘤細胞首先要進入體循環(huán),我們原先認為,其數(shù)量肯定很少。誠然,這一陽性細胞數(shù)與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相比是比較少的,但終歸也有,且數(shù)目與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相比還是有差異的。我們說腹腔播散轉移,什么叫播散轉移?通俗地說,腫瘤直接掉下來,落在里邊就長??墒俏覀儼l(fā)現(xiàn),腹膜轉移的病人外周循環(huán)中的腫瘤細胞數(shù)量并不低,這就促使我們思考,腫瘤到底是沿血行途徑而來,還是掉下去直接播散的,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目前,我們只能對循環(huán)腫瘤細胞進行計數(shù),估計患者預后如何:腫瘤細胞數(shù)目多,復發(fā)轉移的幾率或許較高,預后欠佳。這些細胞是不是數(shù)量多預后就差,對化療的反應也比較差,只能這樣估計,相當于定性,而不能真正的定量和分析。我們要知道的是,鑒于循環(huán)腫瘤細胞同樣具有異質性,它有哪幾個類型,屬于什么類型,隨病人病情的變化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演變,這都是我們想知道的。
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技術有一個很大的好處:血液標本是比較容易獲得的。每次都去尋找腫瘤組織取活檢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術后的病人,有創(chuàng)地采集組織風險會很高,對病人也沒有什么好處,況且也不一定就能采到。循環(huán)腫瘤細胞至少能幫助我們動態(tài)觀察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以及監(jiān)測其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進而幫助我們及時合理地調整治療方案,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但這項技術在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即臨床的需求及臨床的相關性會特別強。我相信,它的發(fā)展是大家都關注的。
此外,關于如何富集更多的循環(huán)腫瘤細胞,科學家們可能會建立越來越靈敏的檢測平臺,對于臨床醫(yī)生所真正關注的某些點,我們能夠借此了解和認識。目前高通量的檢測已能做到單細胞水平,而國外甚至可以做單細胞培養(yǎng),如果能走到這一步,那很多問題都解決了:也許我們的耐藥問題就解決了,也許病人轉歸的問題也解決了。這一領域的進步,結合我們外周血液里的肽段或DNA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一定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某一個時期內患者的腫瘤生物學特征,以及病人體內內環(huán)境的改變,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更好地了解胃癌患者的整體變化,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障礙,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特征,伴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