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業(yè)交流 > 維生素C輸注對患者器官衰竭,炎癥及血管損傷的生物標志物的影響

維生素C輸注對患者器官衰竭,炎癥及血管損傷的生物標志物的影響

2019-11-01 11:43 閱讀:5374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張浩 責任編輯:點滴管
[導讀] 維生素C可以防止敗血癥引起的細胞因子激增,避免激活和隔離肺中的中性粒細胞,破壞肺泡毛細血管[3]。且通過阻止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在肺泡內(nèi)積聚而增加肺泡液清除,限制肺泡上皮通道損傷,促進其表達增加。但,維生素C對潛在的sepsis誘發(fā)的生物學異常的影響,而這些生物學異常并沒有在生物標志物分析中反映出來。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S)是一種常見的與膿毒癥相關(guān)的器官損傷,嚴重時可導致死亡。肺安全研究報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S的死亡率在34%到45%之間[1]。當前,臨床上盡管對**S機制的理解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疾病治療策略并沒有改善預后。以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C可減輕全身炎癥,糾正膿毒癥引起的凝血障礙,并可減輕血管損傷[2]。CITRIS-ALI的一項隨機試驗檢測了,高劑量維生素C是否會降低敗血癥和**S患者的器官衰竭和炎癥及血管損傷的生物標志物。



實驗對象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敗血癥患者,并針對患者進行急性呼吸衰竭的隨訪。患者被隨機分為服用維生素C組和服用安慰劑組。治療組每6小時以50毫克/公斤的實際體重注射維生素C,共96小時。當最后一次給藥(即96小時)或出院、出院、退出或死亡時,停止給藥。主要結(jié)果為96小時改良序貫器官失敗評估(mSOFA)評分和168小時血漿生物標志物水平(c反應蛋白和血栓調(diào)節(jié)蛋白)。

分別于入組時、48小時、96小時和168小時獲得血漿以定量測定維生素C水平。167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83人服用安慰劑,84人服用維生素c。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從入組到96小時,安慰劑組和維生素c組的mSOF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反應蛋白水平在維生素C組和安慰劑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而兩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維生素C組與安慰劑組的無通氣天數(shù)分別為13.1天和10.6天。維生素C組和安慰劑組中,25%的患者在168小時或更少的時間內(nèi)出院。維生素C組和安慰劑組的出院天數(shù)分別為22.6天和15.5天。

在這個初步研究中,膿毒癥患者和嚴重**S,注入96小時的維生素C與安慰劑比較沒有改善器官功能障礙(在96小時參照mSOFA得分)或生物標志物指示炎癥的水平(C反應蛋白)或血管損傷(thrombomo**n)。

早期膿毒癥的臨床前研究表明,維生素C可以防止敗血癥引起的細胞因子激增,避免激活和隔離肺中的中性粒細胞,破壞肺泡毛細血管[3]。維生素C通過阻止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在肺泡內(nèi)積聚而增加肺泡液清除,限制肺泡上皮通道損傷,促進其表達增加。此外,維生素C可防止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這是活化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生物事件,可促進血管損傷[4]。

盡管與安慰劑相比,維生素C顯著降低了28天的全因死亡率,并顯著增加了28天的無icu天數(shù)和60天的無住院天數(shù)。這些觀察結(jié)果可能代表了維生素C對潛在的sepsis誘發(fā)的生物學異常的影響,而這些生物學異常并沒有在生物標志物分析中反映出來。膿毒癥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結(jié)局比沒有膿毒癥和**S的患者更差,30天和60天的死亡率更高,呼吸機和無icu天數(shù)更少。

本次的這項研究有幾個局限性。首先,所提出的CITRIS-ALI是基于先前對嚴重膿毒癥早期患者使用維生素C進行的一期安全試驗,而不是**S。CITRIS-ALI的入組要求完全發(fā)展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S)合并氣管插管,這可能延遲了治療組維生素C的使用,并可能限制了檢測其對mSOFA評分和生物標志物影響的能力。其次,CITRIS-ALI可能在檢測mSOFA評分和生物標志物水平差異方面能力不足。第三,在本試驗中使用的維生素C的劑量(每6小時50毫克/公斤,96小時)對于膿毒癥相關(guān)**S的最佳護理可能是不夠的。較高的維生素C劑量或較長的管理時間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

在本研究中,對膿毒癥患者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安慰劑相比,96小時的維生素C灌注沒有顯著改善器官功能障礙評分,也沒有改變炎癥和血管的標志物。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評估維生素C在膿毒癥和**S中的潛在作用。

1.BellaniG,LaffeyJG,PhamT,etal;LUNGSAFEInvestigators;ESICMTrialsGroup.Epidemiology,patternsofcare,andmortalityfor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nintensivecareunitsin50countries.JAMA.2016;315(8):788-800.

2.FowlerAAIII,SyedAA,KnowlsonS,etal;Medical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Nursing.PhaseIsafetytrialofintravenousascorbicacidinpatientswithseveresepsis.JTranslMed.2014;12:32.

3.FisherBJ,SeropianIM,KraskauskasD,etal.Ascorbicacidattenu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acutelunginjury.CritCareMed.2011;39(6):1454-1460.

分享到:
  版權(quán)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本站所有轉(zhuǎn)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zhuǎn)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