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血管內科專家課件 >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認識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認識

2014-05-30 21:32 閱讀:6057 來源:愛愛醫(yī) 責任編輯:張子玲
[導讀]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 , VBI)是始于1946年Kubik與Adams對基底動脈閉塞臨床與病理研究報告中的稱謂。其時系泛指椎-基底動脈缺血性腦血管病。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認識  內容預覽:

(專家課件預覽:點擊下圖可進行全文預覽)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認識  內容簡介: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是始于1946年Kubik與Adams對基底動脈閉塞臨床與病理研究報告中的稱謂。其時系泛指椎-基底動脈缺血性腦血管病。椎-基底動脈供血的解剖特點
    椎動脈(VA)為左右鎖骨下動脈的第一個分支,即其與**上肢的血液同源。
    每側VA均穿行
    于第6--第1頸椎橫
    突孔所構成的骨性
    隧道中。
    雙側椎動脈在通過腦橋腹側下上、緣處,先匯合成一支干徑較椎動脈為粗的基底動脈,后又分左、右終支即大腦后動脈。
    與前循環(huán)主要**視器和腦前部3/5血液不同,VBI供血范圍覆蓋內耳和腦后部2/5.
    側枝循環(huán)豐富。與頸內動脈在頸項部無分支不同,顱外椎動脈在頸部上升的過程中,發(fā)出數支肌支和其他分支,以及顱內Willis環(huán),均提示具有形成側支循環(huán)的潛力。這似乎也提示后循環(huán)發(fā)生缺血較多,而發(fā)生梗死相對較少的可能原因。
    變異多。椎-基底動脈系各動脈,在起始、走行、供血范圍等諸方面均有甚多變異。如與雙側頸內動脈直徑通常相等不同,雙側椎動脈管徑不等則為常見,國人以左側較粗為多,提示多數多左側受累對供血的影響更大。
    眩暈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最常見的主訴
    VBI所致眩暈相當多見,有稱老年前期、老年期至少有50%患者的眩暈為VBI所致。
    由于前庭(半規(guī)管)及其核均由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供血,故其表現既可呈陣發(fā)性視物旋轉的周圍性眩暈,也可為視物晃動、路走不穩(wěn)的中樞性眩暈,可持續(xù)或發(fā)作性;兩者可先后或重疊出現。
    單純依靠眩暈臨床難以定位
    眩暈伴有構音不全和面部麻木或感覺異常者,考慮為腦干下部受損;
    眩暈伴有復視和視野缺損,考慮為腦干上部受損。

    點擊下載***: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認識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