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The Lancet 臨床綜述:卵巢癌研究新進展

The Lancet 臨床綜述:卵巢癌研究新進展

2014-12-19 10:51 閱讀:2324 來源:丁香園 作者:老* 責任編輯:老者
[導讀] 卵巢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而列居第三位。其中上皮性腫瘤占原發(fā)性卵巢腫瘤的 50%-70%,其惡性類型占卵巢惡性腫瘤的 85%-90%.

    卵巢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而列居第三位。其中上皮性腫瘤占原發(fā)性卵巢腫瘤的 50%-70%,其惡性類型占卵巢惡性腫瘤的 85%-90%.

    手術和化療可以治愈大多數(shù)初期患者,但不能挽救很多晚期患者的生命。卵巢癌對順鉑比較敏感。而靶向治療(如抗血管生成藥物或聚 ADP- 核糖聚合酶抑制劑)等也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流行病學和遺傳學


    全球每年有 220000 名婦女患有上皮性卵巢癌。在英國,每年 7000 名女性患該?。?200 人死亡);在美國,每年 22500 名女性患該病(14000 人死亡)。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不排卵的狀態(tài)(如口服避孕藥)卵巢癌的發(fā)病率明顯降低。

    組織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


    卵巢癌組織類型主要有交界性腫瘤、漿液性癌、內膜樣癌、透明細胞癌、黏液性癌。近 10 年來,為了提高卵巢癌的治愈率,人們提出了新的分類方式,將卵巢癌分為 I 型和 II 型。I 型為低級別腫瘤,包含 BRAF,KRAS,PTEN 基因突變的內膜樣,黏液性,透明細胞癌。II 型腫瘤是高級別漿液性和癌肉瘤,包含 p53,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變。同時,NOTCH 和 **M1 信號通路與卵巢漿液性癌病理生理機制有關。

    多數(sh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為高級別漿液性癌、子宮內膜樣癌和其他高等級未分化類型,常伴有 p53 基因表達異常。雖然這些腫瘤均由卵巢表面上皮發(fā)展而來,但幾乎所有 BRCA1 和 BRCA2 突變的卵巢癌均為高級別漿液性癌。然而,這種分類目前尚未應用于臨床。

    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低級別漿液性卵巢癌對細胞毒藥物和激素類藥物反應性低。在這類腫瘤中,BRAF、KRAS、PI3KCA 基因突變非常普遍,但是這些突變在有效治療患者中經(jīng)常缺失。因此,這些分子生物標志物不能用來指導治療。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透明細胞和低級別內膜樣上皮性卵巢癌中 ARID1A 基因頻繁突變。而在 1/3 病例中,PIK3 基因發(fā)生突變。

    黏液性癌通??梢栽诩膊≡缙诒辉\斷出來。通過細胞角蛋白 CK7 和 CK20 免疫組化的應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晚期黏液性癌發(fā)病率明顯減少。同時,幾乎所有黏液性癌都出現(xiàn)了 KRAS 突變與 HER2 基因擴增。

    現(xiàn)狀

    因腹痛、腹脹而就診的卵巢癌患者容易被誤診為腸易激綜合癥。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推薦這類女性(尤其是 50 歲以上患者)應進行血清癌抗原 125(CA-125)檢測,排除卵巢癌可能。當 CA-125 增加時,患者應進行進一步的盆腔超聲檢查。

    BRCA1 或 BRCA2 突變型女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發(fā)生率為 40–60%.因此,如果 BRCA 突變女性沒有生育需求,輸卵管 - 卵巢切除術是比較好的選擇。

    外科手術


    卵巢癌手術是為了確定組織病理學診斷,消除盡可能多的癌癥組織,并建立 FIGO 分期。手術包括子宮切除術,雙側輸卵管 - 卵巢切除術,腫瘤和網(wǎng)膜切除術?;谑中g分期,淋巴結清掃是必要的,但并沒有試驗顯示廣泛腹膜后淋巴結清掃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細胞毒性化療

    卵巢癌早期(其中包括約 20% 的上皮性卵巢癌)細胞毒性化療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根據(jù)Ⅰ期卵巢癌患者長期隨訪結果,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細胞毒性化療方案也應該用于 3 級或透明細胞癌;2/ 3 級,IB 期;1–3 級,1C 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療中。

    全世界,含順鉑化療方案已經(jīng)被使用了近 40 年。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紫杉醇與順鉑聯(lián)合用藥時,患者生存率也明顯提高。因此,卡鉑聯(lián)合紫杉醇的治療方案也被用于治療卵巢癌患者。

    復發(fā)

    有幾種方法可以檢測卵巢癌是否復發(fā)。復發(fā)性卵巢癌早期一般出現(xiàn) CA-125 濃度高于正常上限一倍,但無影像學或其他臨床證據(jù)。CT 掃描可能檢測出卵巢腫塊。因此,醫(yī)生應為卵巢癌患者做好隨訪工作。復發(fā)后,大多數(shù)患者會接受二線化療方案,也可能考慮二次手術。

    在二線化療時機選擇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對僅 CA-125 升高或有臨床癥狀的復發(fā)患者進行化療。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 CA-125 濃度上升而采取的早期干預不但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卵巢癌晚期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平均為 18 個月。大多數(shù)復發(fā)性卵巢癌對順鉑敏感。有研究顯示鉑類敏感型復發(fā)性患者應該選擇鉑類藥物(如卡鉑與紫杉醇、吉西他濱或聚乙二醇脂質體阿霉素)聯(lián)合治療。而對于順鉑耐藥患者,醫(yī)生一般會用聚乙二醇脂質體阿霉素或托泊替康來控制病情。

    新的治療策略

    BRCA 基因突變和聚 ADP- 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

    約 15% 卵巢癌(多為漿液性癌)與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有關。最近有證據(jù)表明,高達 50% 的高等級漿液性癌由于 BRCA 基因突變、表觀遺傳沉默或其他影響同源重組的基因突變,出現(xiàn)同源性重組缺乏。而 BRCA 突變患者對順鉑敏感性較高,有更長的生存期。

    在 PARP 抑制劑治療高等級漿液性癌和 BRCA 突變復發(fā)性腫瘤患者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PARP 抑制劑一般單獨用于維持治療。除了 BRCA 突變,卵巢癌其他生物標志物對于患者藥物的選擇也很重要。

    抗血管生成治療和有效的維持治療

    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和腫瘤轉移的基礎。抑制血管生成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阻止腫瘤轉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以靶向治療,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通過抗 VEGF 抗體和 VEGF 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大部分細胞因子被抑制。未來,越來越多的抗血管藥物將被發(fā)現(xiàn)。

    新藥

    隨著分子靶向治療的出現(xiàn),人們對卵巢癌分子生物學機制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位于 PI3K/Akt 和 Ras / Raf 和其他主要信號通路的下游的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 在卵巢癌中被激活。同時,血管生成和細胞增殖有許多共同配體,其中包括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s)、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s)和 HGF / c-Met.這些分子靶點可能成為卵巢癌生物標志物。

    內分泌治療及激素替代治療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約 60% 的卵巢癌樣本檢測到了雌激素受體,但該病對雌激素不敏感。而內分泌藥物(如他莫昔芬或來曲唑)則偶爾有效。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療是第二個重要問題。由于小于 50 歲的年輕患者已暴露于雌激素中,激素替代療法一般是安全的。接受雙側卵巢切除術有較長期生存的年輕患者應該每 2–3 年接受骨密度測量并接受適當治療。

    預后

    卵巢癌預后與手術,F(xiàn)IGO 分期,和術后殘余腫瘤的體積有關。最近的數(shù)據(jù)表明,血小板增多癥與疾病晚期和生存期縮短有關。50% 的 FIGO III 期患者經(jīng)過有效手術和化療后有超過 5 年的生存期。而復發(fā)性順鉑敏感性患者平均生存期為約 3 年;而順鉑耐藥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為約 1 年。

    癥狀緩解和死亡原因

    一般,醫(yī)生應結合??漆t(yī)生治療意見,采用姑息療法,盡量控制惡心,嘔吐,腹部絞痛,便秘等癥狀。低渣飲食將有助于緩解病情。病人可能經(jīng)常出現(xiàn)可排出性腹水。而大多數(shù)卵巢癌患者死于惡性腸梗阻

    篩查

    卵巢癌成功篩查需要一個高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檢測手段。血清 CA-125 檢測、盆腔超生、腹部及**超聲檢查等可以用于卵巢癌篩查。同時,CT、MR 掃描可以用來估計腫瘤分化程度和部位。

    未來展望

    通過調整藥物劑量,細胞毒性的治療效果已得到改善,并被作一線治療方式。與藥物維持治療相比,VEGF 通路抑制劑與傳統(tǒng)細胞毒性藥物聯(lián)合用藥可以提高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延長疾病控制時間。

    在接下來的十年,其他新藥會陸續(xù)出現(xiàn),臨床醫(yī)生需要根據(jù)腫瘤基礎表型和基因型,在適當?shù)碾A段選擇合適的藥物。這對卵巢癌有效治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