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ICD-10:I71.0-I71.2)
行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ICD-9-CM-3:38.4402)。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心臟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癥狀:可有乏力、胸悶、胸痛等癥狀,也可無明顯癥狀。
2.體征:多無明顯的陽性體征。
3.輔助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CT或MRI等。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心臟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
(四)標準住院日通常≤1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I71.0-I71.2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疾病編碼。
2.升主動脈瘤樣擴張,直徑大于5cm。
3.主動脈竇部正常,主動脈弓部正常,主動脈瓣無明顯病變。
4.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評估)≤5天工作日。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功能、腎功能、血電解質、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CT或MRI。
2.根據(jù)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如心肌酶、大便常規(guī)、冠狀動脈影像學檢查(CT或造影)(有冠心病發(fā)病危險因素及年齡≥50歲患者)、血氣分析和肺功能檢查(高齡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腹部及外周血管超聲檢查等。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選擇用藥。可以考慮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
2.預防性用抗菌藥物,時間為術前0.5小時,手術超過3小時加用1次抗菌藥物;總預防性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小時。
(八)手術日為入院5個工作日。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體外循環(huán)輔助。
3.手術植入物:人工血管、胸骨固定鋼絲等。
4.術中用藥:麻醉及體外循環(huán)常規(guī)用藥。
5.輸血及血液制品:視術中情況而定。
(九)術后住院恢復≤13天。
1.術后早期持續(xù)監(jiān)測治療,觀察生命體征。
2.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電圖、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CT或MRI。
3.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
4.根據(jù)病情需要進行強心、利尿等治療。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血常規(guī)、電解質檢查無明顯異常。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無感染。
3.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其他合并癥。
5.胸部X線平片、超聲心動圖、CT或MRI證實人工血管通暢,無相關并發(fā)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心功能不全、出血、感染性心內膜炎、術后傷口感染、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造成住院日延長和費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統(tǒng)疾病,可能出現(xiàn)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療,從而延長治療時間和增加住院費用。
3.人工血管的選擇: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使用不同的人工血管,導致住院費用存在差異。
4.其他因素:術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需調整;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
二、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ICD-10:I71.0-I71.2)
行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ICD-9-CM-3:38.440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18天
免費下載: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臨床路徑
本共識意見(草案)依據(jù)我國胰腺囊性腫瘤的最近研究,并參考國際相關指南和研究...[詳細]
在美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占所有癌癥的第四位,而死亡率為第二位。2012年估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