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頭條 > Nature:科學家破譯古代霍亂病毒基因

Nature:科學家破譯古代霍亂病毒基因

2014-01-13 10:50 閱讀:2567 來源:生物360 作者:孫福慶 責任編輯:云霄飄逸
[導讀] 通過費城一家醫(yī)學博物館收藏的少量 1849 年的人類腸組織,科學家們破譯了一種早期霍亂病毒形態(tài)的基因。由 1849 年再上溯幾十年,才出現(xiàn)霍亂這種致命腹瀉的第一次全球大爆發(fā)。

    通過費城一家醫(yī)學博物館收藏的少量 1849 年的人類腸組織,科學家們破譯了一種早期霍亂病毒形態(tài)的基因。由 1849 年再上溯幾十年,才出現(xiàn)霍亂這種致命腹瀉的第一次全球大爆發(fā)。

    霍亂目前仍然是一個致命威脅:四年前,海地大地震導致超過 8000 人死亡、數(shù)十萬人住院之后,就爆發(fā)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霍亂。但與 19 世紀導致數(shù)百萬人死亡的霍亂病毒相比,目前的病毒已經(jīng)有所變化。安大略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首次為研究這種疾病“古典”菌型的基因組以及理解這種疾病的起源創(chuàng)造了機會。

    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霍亂研究專家對這一研究表示贊賞,不過他們并不同意該研究中有關該疾病近期歷史的結論。

    與肺結核、天花以及其他折磨了人類幾個世紀的疾病不同,霍亂出現(xiàn)的時間較晚。第一次全球霍亂疫情始于 1817 年,發(fā)生現(xiàn)印度和孟加拉國所在的那片肥沃的洪泛平原,恒河和雅魯藏布江流入孟加拉灣的地方。

    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進化論遺傳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亨德里克·N·波因納說,此前,科學家們認為致命的霍亂弧菌菌型可能早在5萬年前就形成了。而周三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證明,霍亂病毒的變異速度比之前預想的要快,進而重置了“分子時鐘”,因此,這種疾病的歷史顯然不到5000年,可能只有幾百年而已。
 


                     費城一家醫(yī)學博物館保存了 165 年前霍亂患者的腸道組織樣本。

    波因納說,“像這樣把它的進化歷史縮小很有意思,”因為印度次大陸 5000 年前開始變得干燥起來,使在河流三角洲上定居成為可能。

    或許,當?shù)氐幕旧蠠o害的水生弧菌——這種弧菌在那里和全世界的咸水河口大量繁殖——大約在那個時候開始適應人類寄主,最終進化出了生成蛋白質的能力,這種蛋白質可以讓人類腸組織的細胞膜上形成細孔,致使細胞中的水性成分流出。

    霍亂導致的腹瀉可能使患者每天失去多達五加侖的水,進而因為脫水和電解質丟失而迅速死亡。河流攜帶著新繁殖的細菌流入飲用水,常常導致更多人感染。

    在英國船只抵達前,霍亂疫情也許只存在于孟加拉灣地區(qū)。1817 年,霍亂開始在港口間傳播。

    霍亂疫情曾多次侵襲倫敦;1854 年,約翰·斯諾醫(yī)生取下了一個被污染水井的水泵把手,阻止了蘇豪區(qū)一次霍亂疫情的爆發(fā),這是醫(yī)學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

    1817 年以來,共有七次霍亂疫情肆虐全球;第二次疫情始于 1830 年,于 19 世紀 40 年代抵達北美。第六次開始于 1961 年。當時,霍亂已經(jīng)變異為一個新菌型,叫做厄爾托霍亂桿菌(El Tor),是以該病菌首次在麥加朝圣者體內被分離出來時所在的埃及城市命名的。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托霍亂桿菌最終之所以取代了古典菌型,是因為盡管它也會引發(fā)腹瀉,但致死率要小得多——嚴重病例和輕微病例的比例為1比50.幸存者更多意味著,有更多病毒攜帶者不知不覺地把這種病菌傳播了出去。

    哈佛醫(yī)學院的霍亂專家約翰·J·麥卡拉諾斯說,最新的研究首次證明,第二次霍亂疫情是古典菌株引發(fā)的,并且有力地證明了 1961 年前的疫情發(fā)源于南亞。

    不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霍亂專家麗塔·科爾韋爾說,從費城的一個樣本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太過于以偏概全。有輕微毒性的弧菌存在于許多河口,包括費城下游的切薩皮克灣,有時也會導致攝入的人得病。她說,理論上費城疫情的爆發(fā)可能由古典菌型的一種當?shù)鼗【l(fā),它暫時變異成了一種更危險的類型,然后就消失了。

    麥卡拉諾斯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切薩皮克灣的那種弧菌是“另一種猛獸”.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