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不管是什么年齡段,一個人若在生活中感覺自己有目標感,將有助于其活得更長。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近期美國心理科學協(xié)會的《心理科學》雜志上。
該大學首席研究員帕特里克·希爾說,該研究對促進積極的老齡化和成人發(fā)展具有明顯影響。此研究直接指出,無論何時,只要你找到人生的方向,并設定所想要達到的總體目標這樣一個事實,可以幫助你真正活得更長。因此,一個人越早涉及到生活的方向,這些保護效應越早能夠發(fā)生。
以往的研究表明,一個找到人生目標的人會降低死亡的風險,并且超越其他已知的預測長壽等因素。希爾指出,但是,幾乎沒有研究檢驗隨著時間的變化各種目標的好處,比如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或者之后生活發(fā)生重要的轉變。
希爾和羅切斯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的尼古拉斯決定探討這個問題,同時從美國中年人研究(MIDUS)中提取了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可用數(shù)據(jù)。
研究人員觀察了6000多參與者的數(shù)據(jù),鎖定他們自報的生活目的,例如,“有些人漫無目的地度過一生,但我不是其中之一”,以及其他的社會心理變量,衡量其與他人的積極關系、積極和消極的情緒體驗。
據(jù)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2日報道,在MIDUS數(shù)據(jù)中超過14年隨訪期間,569名參加者已經去世(約占樣本的9%)。而這些已經死亡的人曾報告其只有較低的生活目的,并且與幸存者相比,其缺乏積極的人際關系。
研究顯示,在生活中,一個人持續(xù)性的“胸有大志”會降低整個生命周期的死亡風險,這對于年輕人、中年人和年長者都具有同樣的好處。
這種一致性出乎研究人員的意料。希爾說:“有很多理由讓人相信,相比年輕人,活得有目標可能更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舉例來說,成年人可能在離開工作場所后,失去原來所在組織的日常活動資源,可能需要更多的方向感。此外,老年人要比年輕些的成年人更可能面臨死亡的風險。”
最新!醫(y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